![]() |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固守在土地上的农民大量转移到其他领域,脱离原有身份,这就是农民的阶层分化。农民由原来以土地作为主要生计来源和收入水平相对平均的群体,分化成为生计来源多样和收入差距不断加剧的不同阶层,这种趋势在90 年代以后愈演愈烈。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农民流动、职业多元化和土地流转是相辅相成的不同侧面,它们共同在税费改革后促成了农村阶层分化[1]。目前土地流转大致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通过土地大规模的流转,即通过推动土地大规模流向资本或培养种植大户,这是当前比较明显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是自发流转的土地,即在农户之间进行小规模的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对农村利益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必然影响着农村的阶层分化。对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与阶层重构的分析表明,自发流转形塑的中间阶层①是农村政治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这种流转模式基于自愿并使流转双方互利共赢,当前地权变革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大规模流转则消解中间阶层,并引发系列问题,在“过密型”农业仍将继续存在前提下,必须谨慎对待。总之,基于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久不变而非土地私有化的自发流转,理应构成当前地权变革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前提条件。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