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 世纪30 年代江苏农村经济的衰败

20 世纪30 年代江苏农村经济的衰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20 世纪30 年代,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的商品倾销,水旱灾害的打击,土地分配不合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苛捐杂税的压力,引起了江苏农村经济的衰败。其主要表现是农作物收成暗淡,农村副业的衰落,农民离村人口增加,耕地大量荒芜,农村金融枯竭。农村经济的衰败加深了农村贫困化的趋势,加剧了农民与政府的隔膜,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也促使江苏省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的干预。
【关键词】20 世纪30 年代; 江苏农村; 农村经济; 衰败期
引言:

【引言】20 世纪30 年代,随着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动,中国农村经济出现大萧条的景象,这对建立不久的南京国民政府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此次农业危机于1931 年突然爆发,并迅速席卷全国,即使在向来富庶的江苏农村,也陷入了“奄奄一息”和“濒于待毙”的境地[1]。本文拟从国民党统治核心区的江苏省为中心,考察当时农村经济萧条的原因、表现形态及影响,以另一个视角透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演变,就教于方家。

作者:
杨红运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涉外法政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