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随着国家扶持“三农”政策的深入,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支农力度持续加大,农户贷款的规模也在逐年稳步增长,但总体而言,农村金融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城镇居民差距逐年扩大。社会网络是非正规金融在民间活跃和蓬勃发展的重要载体,社会学者观察到,社会交易者依靠社会网络来选择交易对象,发现所选交易对象即使在契约没有强制约束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守信。所以,社会网络在发现机会以及获取所需资源等方面相当重要,社会网络对于农户正规机构贷款可获性有影响。国外主要从信息不对称视角研究社会网络对民间贷款可获性的影响,研究认为: 一是社会网络成员交往频繁,相互监督成本较低,能有效缓解道德风险问题,提高还款者的还款激励[1]52 - 84 ; 二是社会网络成员彼此了解程度高,高风险的借款人容易识别并被排除,有效降低了逆向选择问题[2]27 - 50 ; 三是社会网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施社会制裁,使违约者遭受声誉损失,甚至被排除在网络之外,进而降低违约的可能性。随着国内社会网络研究的兴起,国内学者开始研究社会网络对农村金融活动的影响。马光荣等( 2011)发现拥有更多社会网络的农民,会有更多的民间借贷渠道,依托亲友关系的非正规金融弥补了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滞后的缺陷[3]83 - 94。杨汝岱等( 2011) 研究认为,社会网络越发达的农户,民间借贷行为越活跃,在现有农村产权不完善条件下,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民间借贷对于弥补正规金融供给不足有积极意义[4]116 - 129。王修华等( 2012) 研究认为农户的社会资本能降低农户受到信贷排斥的概率[5]139 - 150,[6]139 - 152。以上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对农户获得贷款有影响,但主要关注于对民间借贷的影响,很少研究对正规机构贷款可获性的影响,大部分是定性描述,很少利用调研数据来实证分析。并且对社会网络的测量一般用某个变量代替,变量选取不够科学。本文将对社会网络对农户获得正规机构贷款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用我国农村微观调研数据来进行实证检验。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