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 创新要素与模式构建

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 创新要素与模式构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完善的公共服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未来城市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公共服务供给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创新从本质上使公共服务的供给由非智能的传统供给转向智慧化供给。从智慧城市推动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的原理出发,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受到供给理念、供给主体、供给制度、资金来源以及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探析构建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优势,提供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是未来公共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智慧城市; 公共服务; 供给模式; 多主体供给
引言:

【引言】2011 年,中国人均GDP 达到5414 美元,排名全球第89 位,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①。发达国家经验显示,今后几年中国将面临社会矛盾增加、社会经济停滞等困难,解决这些困难客观上亟需政府职能转变,以更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来缓解调和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促进供给的公平性,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攻坚、提升公民幸福感提供有效的体制保障。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推动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发展上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政府工作重心也从单纯地注重经济发展逐渐向推动经济发展与关注民生改善并重转移。然而,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供给效率及质量低下之间存在矛盾。国家统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中国财政支出中用于国防、公共安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额为46947.63 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2. 2%,与其他国家或地区60% - 70%的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②。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庞大的行政支出背景下,全国各地“上学难”、“看病难”事例却屡见不鲜。二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迟缓与市场经济社会对政府服务要求之间的冲突。政府在经济的宏观调控上表现出强大的力量,尽管这种力量的运用并不总是表现得得当和有效; 但在调节公共服务供给均衡性上却表现出无力,以致造成在养老、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许多领域的公共服务在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之间的不均等,引发社会强烈的不公平感。

作者:
吴克昌;杨修文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