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双乡之间与双语写作—日本新华侨田原诗论

双乡之间与双语写作—日本新华侨田原诗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活跃于双乡之间的田原,在两种语言之间锤炼独特的诗歌语言,是母语的,又是超越母语的,其意义并不仅是华文文学在海外的拓展,而是中国新诗自身在海外的深入或者叫“生长”。由于他和他的诗成长在日本,在这块让中国人情感极其纠结,让中国诗人的痛永远新鲜的地方,纠结之痛,使其诗具有独特的异质审美价值。笔者把这些旅日诗人定位于“之间”: 在中日两国之间,在两种文化之间,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在昼夜之间,在男女之间……“之间”是一种不安定的变化状态。在“之间”碰撞,彷徨,焦虑。但“之间”促使思与诗成长,生命的陌生化带来了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关键词】双乡之间; 双语写作;“乡愁”; 陌生化; 变异
引言:

【引言】诗人田原带着他的“乡愁”走进日本,从“抗日”到“知日”,开始了对异乡的语言及至文化的探索。这种探索的心路历程,大凡可以从《田原诗集》读到。这位双乡写作的双语诗人,其意义并不仅是华文文学在海外的拓展,而是中国新诗自身在海外的深入或者叫“生长”。更有意义的是,由于他和他的诗成长在日本这块让中国人情感极其纠结,让中国诗人的痛永远新鲜的地方,所以纠结之痛,使其诗具有独特的异质审美价值。由是,笔者把田原这类旅日诗人定位于“之间”: 在中日两国之间,在两种文化之间,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在昼夜之间,在男女之间……“之间”是一种不安定的变化状态。在“之间”碰撞。在“之间”彷徨。在“之间”焦虑。但“之间”促使思与诗成长。其生命的陌生化带来了语言的陌生化效果。“之间”是一种不安定的变化状态。“之间”诗人田原登场。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诗歌景观与诗学探索呢?

作者:
林祁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