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国内外经验表明,社会工作介入在灾后社会重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海内外的非政府组织陆续介入灾害紧急救援、临时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据不完全统计,介入汶川灾后援助的NGO达数百家,通过实践介入和本土联结,最后扎根下来的有30余家。国际及港台的专业社会工作有丰富的灾害救援经验,大陆社会工作的灾害援助经验较为缺乏,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援助的实践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汶川大同”),就是为有效回应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区恢复重建的需要,在灾区注册成立并扎根发展的一家本土性专业社工服务组织。本文基于“汶川大同”的社区生计发展项目实践,尝试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等四大维度,建构一种整合性的脱贫行动理论分析框架,以探索灾后农村社区重建和社区发展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理论和实践模式。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