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上海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上海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d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社会构成四要素设计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AHP 法来综合测算2005-2011 年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从测算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上海城乡一体化水平逐渐下降,城乡融合度降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尽管城市与农村环境、人口、生产、文化都在逐年改善,但城市发展速度快于农村,导致城乡差距逐渐拉大。最后,本文提出逐步提高上海城乡一体化程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
引言:

【引言】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最早于1847 年由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提出。恩格斯认为,工人农民阶级差别的消失和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是城乡融合的标志[1]。随后,英国城市学者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提出“田园城市”,即城市与农村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理想城市[2]。而在国内,不同学科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规划学者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发展做出统一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交融地域上各物质与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环境学者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 而笔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达成统一,社会进程水平一致,城乡互补融合,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一种社会发展状态和过程。我国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定性研究已经十分丰富,但是实证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涉及指标体系的研究占所有研究城乡一体化期刊文章的1.83%[3]。本文试图对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城乡一体化定量研究有所贡献。

作者:
汪婷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