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超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研究—以山东新汶产业集群为例

超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研究—以山东新汶产业集群为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d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本文分析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中,绿色资源流动网络和价值活动网络的良性互动机制,构建由这两个不同要素网络构成的超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得到网络的洽合流和超网络的均衡状态,实现集群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协同创造最大化。最后,结合山东新汶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实践,验证所建立的超网络模型和分析结论。
【关键词】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绿色资源流动网络;价值活动网络;超网络
引言:

【引言】产业集群源于组织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及机构在空间聚集的产业组织形式,具备地理接近性和关系接近性特征,并且具备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是超越企业的网络组织[1-2]。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我国集群企业大多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采用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单向线性发展模式,忽视了资源的约束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致使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生态环境愈发严峻[3]。在此背景下,提高集群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实现集群生态化发展,已逐渐成为集群发展模式的演变趋势[4-5]。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构想源于产业生态化,其核心思想在于资源循环而不是其提取和使用后的“最终抛弃”[6]。在此基础上,众多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研究集群生态化。一是关注集群生态化过程中的资源循环利用,如武春友等和黎继子等认为产业集群生态化是指集群内的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甚至包括最终消费者,以“供应商-客户”关系通过“信任和承诺”或契约方式进行的基于资源高效利用的动态化合作过程,其运作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和消费中产生的产品、副产品、待资源化物质和废弃物[7-9]。陆辉等认为生态化产业集群主要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纽带,通过前向、后向和侧向关联,形成产业集群网络,使上游产业产生的废物都能变成下游产业的输入原料,所有的物质都得到了循环往复的利用,表现为“高产出、低消耗、低排放”的循环经济模式,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相融[10]。二是研究集群生态化的载体形式,如赵云君认为应以生态工业园为载体,发展绿色科技,促进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集群生态化[11]。肖华茂指出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的集群生态化发展就是要求在集群内实现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并存的大物流网络系统[12]。三是侧重研究集群生态化绩效,如Charles Mbohwa等对津巴布韦的老艾德丽安产业集群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集群开展绿色生产,能促进企业间废弃物的潜在交易,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13]。Allen Blackman等以墨西哥皮革鞣制加工产业集群为例,发现集群中引入清洁生产技术,不但能预防环境污染,还能降低产品生产成本[14]。上述文献从不同视角探讨了集群生态化的问题,但没有分析集群资源循环过程中主体间流动的绿色资源(如各种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技术等)与主体价值活动相互作用机理,没有揭示集群内资源循环载体、资源循环利用过程及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致无法更为系统地理解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过程。

作者:
黄新焕;王文平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