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 世纪美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20 世纪美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20 世纪, 美国采取学校合并和建立学校交通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了持续的调整。其渐进的政策推行以及各项政策间的相互补充、配合, 是实现农村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的关键。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盲目撤点并校、过度关注寄宿制学校而忽视公共校车制度建设、配套设施偏离“就近入学” 原则等问题。合理借鉴美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策略和经验, 有效利用小规模学校, 以寄宿制学校与校车“两条腿走路”, 是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教育资源整合的合理逻辑。
【关键词】农村学校; 布局调整; 撤点并校; 寄宿制学校; 校车
引言:

【引言】自19 世纪中期开始, 美国人逐渐认识到, 建立集中、规模较大的学校能够确保学校教育的实施, 同时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基本手段。美国社会工业化对人口的聚集效应及其所带来的乡村聚落萎缩, 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仅有一位教师或一间教室的“一师学校” (One-teacherSchool)、“一室学校” (One-room School) 的大量存在。在这些学校里, 某些基本的现代教学原则, 如分班、分年级教学都难以实施, 儿童的学习时间和学业水平也因此受到影响。在对城市优质教育的追求和城乡教育平等的民主意识的影响下, 1895 年,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成立“农村学校12 人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897 年公布报告, 对19 世纪后期个别地区关于学校合并的自发措施给予积极的肯定, 同时迫切要求对农村学校实行集中化管理。之后不久, 实践层面的学校布局调整在美国各地逐步展开。进入20世纪之后, 这一进程大大加快, 而且在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 学校布局调整进行得尤为深刻和普遍。

作者:
樊涛;曲铁华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