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典范与传统: 惠洪与中日禅林的“潇湘八景”书写

典范与传统: 惠洪与中日禅林的“潇湘八景”书写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本文旨在讨论“潇湘八景”诗在中日禅林里的书写情况。首先探究惠洪的“有声画”( 诗) 与宋迪“无声句”( 画) 之间的经典对话,然后指出惠洪的“潇湘八景”诗的典范性为中日禅林所共同认可,其书写范式为日本五山禅僧所仿效。由此考察统计五山禅林“潇湘八景”诗的创作规模,并分析其书写传统的形成。最后探讨“潇湘八景”诗入禅的文化背景,其诗的禅意化与“文字禅”观念的流行同步,其书写传统可视为“文字禅”影响下中日文学艺术交流的一个绝佳象征。
【关键词】潇湘八景; 宋迪; 惠洪; 中日禅林; 五山诗僧; 文字禅
引言:

【引言】目前,学术界关于宋代“潇湘八景”现象的研究已取得极为丰硕的成果,其中尤以堀川贵司、衣若芬、内山精也等人的论著最为突出,或涉及潇湘图之起源,或分析八景图之意蕴,或揭示潇湘八景的诗画关系,或探讨八景的文化现象和域外传播,其视野之开阔,资料之翔实,分析之精到,见解之深刻,均令人称道。①若就“潇湘八景”之课题而言,似乎已无更多的探讨余地。然而笔者发现,如果抛开士大夫文艺传统,而单从中日禅林诗歌的书写典范和传统切入,“潇湘八景”现象仍可有充分的诠释空间。其中至少有这样三个问题值得探讨: 其一,以“潇湘八景”为题材的禅林书写究竟起源于何时,有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写作典范? 其二,这种题材的诗在中日禅林里的书写情况究竟如何,有多大规模,是否形成一种书写传统? 其三,这种典范的认同和传统的建立,究竟体现了中日禅林的一种什么文化现象,与禅学的走向是否相关? 以下仅申愚见,就教于方家。

作者:
周裕锴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