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户籍管制的城市差异研究

户籍管制的城市差异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当前,各地维系户籍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就业和控制公共服务溢出,而行政级别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所制定的户籍管制政策也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就业形势越严峻、公共服务支出水平越高,则户籍管制越严格。具体而言,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通过户籍管制来控制公共服务溢出的倾向越明显,但保护就业倾向则不明显; 东部发达地区城市较中西部地区城市利用户籍管制来保护城镇就业和控制公共服务溢出的倾向更为显著。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缩小城市发展差异,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
【关键词】户籍管制; 城市差异; 就业; 公共服务
引言:

【引言】近年来,户籍制度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学术界围绕户籍制度变迁动因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现有的研究囊括了影响户籍管制的诸多方面,如公共产品供给、地区间的税收竞争、外来人口的人力资本贡献、财政分权、本地居民的就业保护等。①但这些文本大多是在国家层面上研究户籍制度,较少深入到城市层面探讨不同城市户籍管制程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基于全国或分省数据的研究很容易掩盖不同地区户籍管制政策制定的真实状况。因此,从城市层面研究不同城市之间户籍管制程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有的少数从城市层面研究户籍制度的文献中,蔡昉和都阳利用不同城市的数据验证了城市户口所隐含的不同福利是导致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出现差异的原因,指出自我融资型城市对经济的繁荣昌盛更加重视,对能够为本地经济做出贡献的外来人口持欢迎态度; 补贴型城市则积极寻求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再分配,担心各种福利、补贴“外流”。②丁菊红和邓可斌则认为转型环境中财政分权是影响城市户籍管制水平的根本性因素,他们利用19 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数据分析证明财政分权度与户籍管制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户籍管制程度与软公共品供给增长速度呈显著非线性U 形相关。③汪立鑫等学者通过构建一个最优户籍政策模型发现,城市管理者所设定的户籍门槛,与城市人力资本回报率、对市民征税税率、人力资本对本地GDP 增长贡献率、周边城市对外来劳动力吸引力等因素呈负相关,而与城市管理者对当地市民福利增长的重视程度呈正相关,他们还利用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推论。

作者:
邹一南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