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20世纪50年代,在探索设计建造具有“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新建筑的过程中,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一改以往对“大屋顶”式中国建筑的严厉批评态度,转而重新审视其价值并予以肯定。遗憾的是,随着政治形势的突变,梁思成建筑理念的这一转变不仅没能使其获得更宽广、自由的学术平台,反而将其拖进政治、学术双重批判的旋涡,成为“大屋顶”的代名词。面对重压,梁思成亦再次转变其对“大屋顶”建筑的态度,公开批判了自己在“大屋顶”建筑研究和推广上的错误观点和做法。对于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多出自建筑学界,将其作为建筑史领域的一个学术问题来讨论。① 本文试图跳出建筑史研究窠臼,以梁思成学术观点和个人命运的悲剧式转变为中心,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重新梳理和讨论这一问题。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