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经济内部结构变化与贸易失衡

经济内部结构变化与贸易失衡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传统贸易失衡机制理论很难解释当今全球贸易失衡。经济内部结构的非均衡发展是导致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全球贸易失衡的根源在于,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国际货币中的历史地位,构建了以虚拟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形成了以金融服务为比较优势的经济结构;中国、德国和日本则逐渐形成了以制造业为比较优势的经济结构。
【关键词】经济结构;贸易失衡;国际贸易
引言:

【引言】自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就连历来具有很强自我恢复能力的美国经济也未能幸免。巨额的财政赤字、持续的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及较低的经济增长率等经济的不景气现象,逐渐引起人们对于外贸经济的关注与思考。然而,这种关注和思考大部分仍停留在传统的贸易失衡理论,却很少关注各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变化。因此,近年来贸易摩擦现象不断出现。如2011年10月11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要求政府对“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征收惩罚关税,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1]事实上,有关贸易失衡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近年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贸易收支方面一直表现为赤字,而中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贸易收支则表现为盈余,且整体上表现出趋于稳定的趋势。因此,关于全球贸易失衡的生成机制也再一次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与争论。

作者:
李宏;刘茜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