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农户作为农民生产、生活、交往、娱乐及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单位,既受国家农村政策的影响,也反作用于农村社会结构。认识清楚农户的经济行为,对理解转型期乡村性质意义重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关于农民经济的研究有两大特点:一是将种植小规模土地的农户称为小农,并对“小农意识”、“小农行为”、“小农经济”进行贬义化污名化解读,农民群体的经济社会地位长期得不到尊重;二是在多数人的认识中,农民多被看作同质的具有某种行动逻辑的群体,农村社会即是由具有某类行动逻辑的农民构成,以此大而化之地讨论农民的生存伦理或理性算计行为。根据这种认识得出的形式主义结论极易抽象掉农户经济的现实根基。从历史的视角来看,经过国家改造和市场冲击的农户经济迥异于传统小农经济,且土地流转和农民流动不仅带来乡村结构转型,也造成农户经济社会分层。搞清楚农户变迁的经济社会意义,需要学界转变思路,深入研究。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