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文学编辑与上海沦陷时期文学题材的选择

文学编辑与上海沦陷时期文学题材的选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上海沦陷时期复杂的政治文化语境形成了特殊的文学氛围,严格限制了文学创作的自由,首先就体现在文学题材的选择上。本文以上海沦陷时期创作最为集中的三种文学题材———日常生活题材、女性题材及历史题材———为切入点,探讨了文学编辑在文学题材选择上的趋导作用,以及倡导这些题材的书写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意义。
【关键词】文学编辑;上海;沦陷时期;文学题材
引言:

【引言】沦陷时期①上海文学生产的社会环境复杂,政治氛围险恶。上海知识分子一方面要应对日伪政府的策反与压迫,一方面要保全自我和家庭; 一部分人缄默不言,另一部分选择“言说”的文人宁愿带着脚镣跳舞,在荒诞的动乱之中写点什么。在侵略强权下的空间中,文学叙述被赋予政治意义,只有“不公开的异议”②能够被相对安全地表达出来。文学作品不得已多具有伪装的外表,借此躲避可能的政治迫害,而首先需要谨慎选择的便是文学题材。究竟,“我们该写什么?”当时,作者之间颇有论到创作题材选择的问题,读者也常踊跃去信各家杂志社提供对于创作取材的意见。在受到高度控制的出版空间中,文学编辑综合考量出版环境与政策,为了文学的发展、刊物的生存与有效传播而做出了妥协与变革,引导作家们慎重选择文学创作题材,将文本策略变幻为掩隐的技巧。下文将选择上海沦陷时期创作最为集中的三种题材进行具体阐释,分别是日常生活题材、女性题材及历史题材。

作者:
石晶晶
作者单位: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