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安德烈·高兹的劳动分工理论

安德烈·高兹的劳动分工理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安德烈·高兹继承了马克思的劳动分工理论,论证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是一切异化的根源,把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视为实施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缘由,把资本主义教育视为资本主义劳动分工再生产的基础,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分工理论的视野。高兹的劳动分工理论能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缩小体脑、城乡差别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高兹;马克思;劳动分工;社会批判
引言:

【引言】人的生活需要的丰富多样性和人的劳动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劳动分工。劳动分工由来已久,狩猎时代就存在以性别和年龄划分的原始分工,此后产生了农业、牧业、工业等一般生产性分工。亚当·斯密非常强调专业化的劳动分工,认为劳动分工可使工人专职于某一工序的劳动,使某种产品的生产分成若干工序并同时进行,提高该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整体生产能力。斯密在《国富论》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在斯密看来,劳动分工是从交换的倾向产生的,人天生就有“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互相交易的倾向”①,劳动分工符合人的天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劳动分工在促进人的能力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导致了人的片面、畸形发展。马克思把研究劳动分工问题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相结合,将劳动分工与人的发展、人的解放等联系在一起。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劳动分工的消极后果被掩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分工理论,揭露和批判劳动分工在20 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极后果。卢卡奇不仅注重马克思对劳动分工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过程中积极作用的论述,而且强调马克思对劳动分工的消极后果的批判,提出劳动分工直接导向异化的观点,将劳动分工与异化联系在一起,认为劳动分工使工人变成局部工人,失去了独立生产能力,更加依赖资本家;马尔库塞认同马克思关于劳动分工摧残工人的论述,指出高科技状态下的劳动分工使工人只从事一些单调而无聊的、翻来覆去的动作,变成机器或机器的一部分,被资本主义技术所控制,只能履行一种预定的功能,而不能满足工人自己的需求,成为单向度的人。安德烈·高兹秉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将马克思对劳动分工的揭露和批判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相对照,重视马克思把劳动分工视为由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所决定的观点,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内部批判资本主义劳动分工,认为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目的必然要求实施劳动分工,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主要出于资本主义的控制需要,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不仅仅是一种生产的技术,也是一种统治关系、等级关系,拓宽了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研究视域。

作者:
吴宁;马瑞丽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