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后殖民主义”这一概念自产生以来,因其汇聚了众多的思想理论资源与历史时空经验而被学界广泛地使用。与后殖民主义相关的术语层出不穷,相互之间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脉络,以至于“后殖民主义”这一术语作为概念自身和所要揭示的话题反倒变得模糊不清。英国学者巴特·穆尔-吉尔伯特(BartMoore-Gilbert)就曾提到,“后殖民”这一概念内涵极不稳定且自身意义不断发展变化,“可能有内变为一个被任意切割的分析结构的危险”,它被经常变动“以适应于不同的历史时刻、地理区域、文化身份、政治境况和从属关系以及阅读实践”。①赵稀方先生指出:“后殖民主义的构成是历史的、异质的,某些事后的归纳和概括只能是大致的。”②为了对“异质”的后殖民主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这一术语的出现和演变历程入手,梳理出后殖民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流脉,以期对这一“克里奥尔化”③的理论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同时发掘这一话语综合体内部所蕴积的丰富的思想资源与理论价值。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