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纵观中国儒学史,荀子及其学说所受诟病最多。自宋以来,学者对荀子之学的解释一直迷失在“以孟解荀”的误区中,“诋其言为异端之说,摈其学于道统之外”①。作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刺取百家、融会贯通,创立了一套特有的荀学理论,开启了一个新的儒学范式。就儒学的核心———礼乐文化而言,荀子在继承孔孟等儒家传统礼乐思想的同时,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礼乐的内涵及其关系做了更深一步的探讨,赋予了它们更加科学的解释。他改造与重构了传统的礼乐观,在儒学史上首次以“情”为纽带论述了礼与乐之间的内在张力,调和了礼与乐的对立与冲突,进一步完善了以礼乐为核心的儒学规范化的建构。荀子的思想不仅对传统的礼乐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中国传统的诗学与美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