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语言推广不仅仅是语言的推广和传播,更重要的是以语言为载体,传播文化和价值观,使本国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占据更重要地位,借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语言推广,将其纳入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甚至通过专门的法案,组建专门的机构,不遗余力地从国家财政层面对其进行保障。英国文化委员会、德国“歌德学院”、法国“法语联盟”、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经过多则百余年,少则几十年的发展,在保护本民族语言安全,推广本国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提高国家在国际舞台的显现度和影响力,取得显著成效。各国语言推广机构都将本国语言的推广及文化传播作为宗旨和核心任务。从更广视域和更深层面看,各语言推广机构均服从、服务于特定历史阶段的国家利益诉求和整体外交政策,并且推广的方式方法随之不断发展变化。18 世纪中叶,为配合早期殖民扩张的基本外交政策,英国曾把掌握英语看作是“教化属地内有色人种最重要的方式”;二战后,旧的殖民体系被打破,英国改以“文化交流”、“援助”等比较间接、隐蔽的方式来推广英语。①随着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政策的调整变化,建国后、改革开放后、新世纪三个阶段的汉语推广工作的核心任务和方式手段也各不相同。各国语言推广机构发展到今天,虽然宗旨和核心任务大致相同,但由于各国国情、历史、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多重复杂的原因,致使他们的组织管理各具特色,推广的手段和方法也各不相同。本文从宏观、整体、中立的角度,对各国语言机构的运营模式和决策机制进行剖析、比对,对它们各自的主要特征进行提炼和概括,并努力从中得出对我国语言推广和孔子学院发展的有益启示。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