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满族传统生态文化与大学教育

满族传统生态文化与大学教育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Humaniti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满族传统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中处处蕴含着生态保护精神。满族先人把道德关怀赋予自然万物的生态文化理念与当代生态伦理学的观念不谋而合,体现了对自然万物具有的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自我价值”和“生存权利”的认可和尊重。尤其是萨满教传统信仰,通过神话和仪式等形式,密切了满族先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情感联系,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探究满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深厚环保底蕴,对大力推进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价值和有益启示。
【关键词】满族;生态文化;感恩意识;敬畏自然;生态平等观;大学教育;大学生
引言:

【引言】萨满教历史悠久,且分布范围广阔,在亚洲北部广泛流传,从西伯利亚地区到中国东北,萨满教作为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深深地影响着许多民族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精神世界。萨满教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中国的东北以及西北地区,满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都是萨满教的虔诚信奉者。萨满在萨满教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是萨满仪式的主持者以及人、神之间的沟通者,同时,萨满被赋予了惊人的神力,能够聆听神的旨意,并能将朝奉者的祈愿传达给神灵。满族先民笃信萨满教,他们坚信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神灵,“万物有灵”观念一直支配着满族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正是这种自然宗教观念的存在,微妙地牵动着满族先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们从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延伸到对自然万物的尊崇之情和感恩意识,由此满族社会的原始环保理念应运而生。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挖掘包括满族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生态智慧。尤其是大学教育更应当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生态保护精神为己任,而探究满族传统生态文化及其对大学教育的启示,可以为此提供典型的范例。

作者:
关春玲;温惠淇
作者单位: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