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诗歌史的隐性坐标—论魏晋南朝时期的“新诗”

诗歌史的隐性坐标—论魏晋南朝时期的“新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魏晋南朝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通过对此期诗歌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即“新诗”一词在此期出现的语境竟有二十余处。人们通常会将这些“新诗”简单理解为“新写的诗篇”。但倘若将此类“新诗”置于系统的、连续的诗歌发展史中去理解,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与今日所熟知的诗歌史遥相呼应。事实上,在多数语境中,“新诗”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诗歌史上新变化的悄然而至。这绝非是一种巧合,而恰恰是当日诗人们及其诗歌作品真正意义上的在场性体现。这种在场性要早于任何诗歌史的叙述,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魏晋南朝; 新诗; 诗歌史; 坐标
引言:

【引言】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魏晋南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由于历代诗人的积极探索,各种诗歌体式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虽然此时期很少有人已具备建构诗歌发展史的自觉意识,但诗歌创作上任何较为明显的变化,几乎都能在第一时间为诗人群体本身所感知。这种群体内部的自我认识,可以通过对“新诗”一词的诠释得以展示。事实上,就此时期的诗歌而论,在多数语境中,“新诗”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诗歌史上新变化的悄然而至。倘若我们能冷静思考,从这些“新诗”的具体语境中去体验诗人们当日未曾明说的东西,那么我们离诗歌史的存在本源就会更进一步。因而,将此类“新诗”置于系统的、连续的诗歌发展史中去理解,必将是一种有趣的文学现象。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古往今来,人们往往将“新诗”简单理解为“新写的诗篇”,从而忽视其在诗歌史上的重要意义。故笔者不惮鄙陋,兹申管见如下。

作者:
葛志伟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