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试论融合进程中的菲律宾华文教育

试论融合进程中的菲律宾华文教育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万隆会议”后,中国政府调整华侨政策,鼓励海外华侨融入当地社会。菲律宾马科斯执政时期,基于国家经济利益的考虑,放宽入籍条件,大批华侨转为菲公民逐渐融入到“大社会”中。在此期间,作为保持民族属性的华文教育不断受到冲击,最终导致根本性变迁。当前形势下,菲律宾华文教育要合理定位,从华人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才有前景和未来。关于华文教育传承与融合的研究,可以为今后海外华文教育及汉语国际推广提供借鉴。
【关键词】菲律宾; 华文教育; 传承; 融合; 变迁
引言:

【引言】1955 年“万隆会议”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需要,中国政府鼓励海外华侨与居住国人民和平相处,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并提倡学习本土文化。随着菲律宾政府制定“回归亚洲”的外交政策,马科斯总统主张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实行对华侨的同化政策,并利用本地华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为此,菲政府放宽入籍条件,大批华侨成为菲律宾公民,也缓解了“菲化运动”带来的生存危机。这些因素加速了华侨与当地社会的融合,也直接影响到了华文教育的走向。在教育菲化的制约下,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宗旨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华人融入到菲律宾社会,华文教育将如何发展,必须做出理性的选择。国内学术界研究菲律宾华侨华人的成果很多,但涉及华文教育的文章还较少,尤其是融合进程中的华文教育变迁的内容就更少,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做一论述。

作者:
姜兴山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