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走进壮美荒野—美国生态文学对生态审美和生态旅游的启示

走进壮美荒野—美国生态文学对生态审美和生态旅游的启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随着环保意识的高涨,生态文学、生态旅游当前日益受到关注。通过风景审美与生态审美的对比,指出生态审美是一场美学变革,深刻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溯源了美国生态审美的肇端———边疆传统,选取梭罗、缪尔、利奥波德、爱德华·艾比等影响力较大的美国生态文学作家为研究对象,兼及其他生态文学作家,从“荒野成为家园”、刀下救荒野、多样和谐之美、空间之美、广义荒野等几方面,梳理美国生态文学对美国生态审美和生态旅游的影响。最后浅析其对中国生态旅游的启示。
【关键词】生态文学; 生态审美; 生态旅游; 壮美; 荒野
引言:

【引言】乐山乐水,人之本性。然而现代人大规模、远距离的出游活动,令地球不堪重负。科学家预测,到2015 年,由于人类活动而造成的臭氧层损耗中,足足有一半是空中旅行造成的。过度的旅游开发更造成了空气污染、土壤和水质退化等诸多环境问题[1]。人类游而环境乐,“生态旅游”呼之而出。“生态旅游”( Ecotourism) 1983 年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Natural Resources,简称为IUCN) 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率先提出。1991 年,生态旅游学会( The Ecotourism Society) 为生态旅游下了一个广为各界接受的注解: “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保育自然环境与延续当地住民福祉为发展生态旅游的最终目标。”[2]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生态旅游行动指南》中列举了3 种普遍认同的定义[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1996) : “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区域中进行的负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区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国际生态旅游协会( 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简称为TIES, 1999) : “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主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达到使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 ECO—tourism Association ofAustralia,简称为EAA, 2003) : “着重通过体验大自然来培养人们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从而达到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

作者:
龙艳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