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石刻自其发生,因材质易得、风雨不侵、经久耐磨、外力难坏、可传久远,遂受到人们的青睐,以之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在传递信息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功用,成为我们今日认识历史的一种重要文献。长期以来,人们对石刻研究的重点在于金石学,对石刻的文献功用注意不够,影响了石刻文献价值的充分开掘与发挥。当然,也有学者对此早有认识,如欧阳修已关注到石刻的证史功能,“乃撮其大要,别为录目,因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以传后学,庶益于多闻”。(《集古录·序》)也有学者试图全面总结,如叶昌炽总结石刻功用为四点:一曰述德崇圣,二曰铭功,三曰纪事,四曰纂言,并各举数例。柯昌泗批评说叶昌炽列目有缺漏,举例有未合。[1]181-182杨殿《石刻题跋索引》将石刻分为墓碑、墓志、造像记、刻经、诗词、题名和杂刻七类[2],是就体裁而言。毛远明总结为记事赞颂、哀诔纪念、祠庙寺观、诗歌散文、图文碑刻、应用文碑刻、石经、题名题记、几种特殊碑刻等,这种总结,体裁、题材不分,论述较为混乱。关注石刻的功用,有助于学界对石刻文献价值的认识与开发利用,有助于充分发挥石刻的文献价值,有助于对社会历史各项研究的深入开展。笔者以为其功用大者盖在七端:昭告国家大事、助理民生日用、推动教育发展、传播宗教文化、记录私人事迹、推广文学创作、传播书法艺术等。石刻在传播书法艺术方面发挥的功能,显而易见,论述也多,在此不赘,故本文粗分六类以次: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