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网络文化空间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机制的建构

网络文化空间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机制的建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在宽松的网络空间中,跨境交流的网络信息、宣泄情绪的网络舆论以及形形色色的网络思潮正行使意识形态的功能,改变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格局。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网络化,绝不仅仅意味着通过强制和灌输使大众服从,而应全方位运行对话机制、自主机制和教化机制,使社会主义价值观播散于多元网络文化之中。
【关键词】网络文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机制
引言:

【引言】马克思主义的网络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以网络社会的发展进程为依据进行的自我完善。它以占领更大范围的网络阵地、吸引更多的网络民众为目的,是理论创新过程和实践发展过程的有机统一。在宽松的网络空间中,跨境交流的网络信息、宣泄情绪的网络舆论以及形形色色的网络思潮正行使意识形态的功能,消解着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优势,改变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格局。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网络化,“至关重要的是在网络空间中传承卓越的人类的善和道德价值,它们是实现人类繁荣的基础”[1]。为此,我们应在新的知识、技术、文化条件下,确立网络文化空间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基本方略。

作者:
杨文华;李海艳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