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集体记忆和族群认同—以瑶族长鼓舞为考察对象

集体记忆和族群认同—以瑶族长鼓舞为考察对象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长鼓舞是盘瑶支系的主要文化特征之一,蕴藏着有关盘瓠及祖先历史、生产生活的族群集体记忆。各地瑶族不同特色的长鼓舞文化内容是“多元”,打鼓跳舞祭祖的共同内容是“一体”,长鼓舞起到了增强瑶族族群认同的作用。
【关键词】长鼓舞;盘瑶;集体记忆;族群认同
引言:

【引言】族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的族群,历史悠久,文化独特。学者们根据语言归类及信仰习惯、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不同,将瑶族分为三大支系,即盘瑶支系(包括平地瑶)、布努瑶支系、茶山瑶支系。其中,盘瑶支系占瑶族总人口60%以上,长鼓舞是这个支系的主要文化特征之一,民间素有“瑶不离鼓,鼓不离瑶”、“瑶家子女无不会打长鼓”的说法。刘保元教授认为,以文化类型为标准,可以把瑶族传统文化分为(盘瑶支系的)长鼓文化、(布努瑶支系的)铜鼓文化和(拉珈支系的)陶鼓文化。[1]瑶族长鼓舞因以长鼓为道具,在特定的时间及地点边击打长鼓边跳舞而得名。据调查,从湖南隆回到广西防城,从广东乳源到云南河口,以及泰国、老挝、越南和美国属于盘瑶支系的瑶族同胞,大部分地区都有长鼓舞流传。长鼓舞最广泛流行的地区主要在广西、广东和湖南,在贵州、云南及东南亚一带,虽然长鼓失传了,但瑶话中“播控”(意即跳长鼓舞)这一词还流传着。2006年至今,包括湖南江华、广东连南、广西富川的瑶族长鼓舞,广东连山小长鼓舞、广西金秀坳瑶黄泥鼓舞等在内的瑶族长鼓舞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示了长鼓舞在盘瑶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以各地的长鼓舞文化为考察对象,探究各地长鼓舞所反映的瑶族(盘瑶)集体记忆及所表现出的族群认同。

作者:
陆文东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