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乐观是国内外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对乐观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取向:乐观解释取向和乐观人格取向。[1]本研究中“乐观”主要指乐观人格取向,即认为乐观是人类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乐观不仅指特定情境中抱有希望的期望,而且指相似情境中一种类化的、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一致性的期望,一般强调个体的总体感受。[2]沙伊尔(Scheier)和卡佛(Carver)将乐观分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种倾向,乐观主义指个体对未来事物的发展抱有积极的预期,而悲观主义则指个体对未来抱有更多的消极预期。[3]海诺宁(Heinonen)等人的研究发现,乐观者的自我概念评价较为积极,且乐观者的自我概念水平显著高于悲观者[4];同样的结果在西方医疗等其他领域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5][6]。刘志军和白学军的研究表明:面对生活事件乐观者更多地采用积极应对策略,而悲观者较多采用消极应对策略。[7]应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事件处理是否成功,成功与否又影响个体对自我的评价,所以乐观个体的自我概念水平更高。因此,乐观是个体良好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