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中学生乐观与生命意义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

中学生乐观与生命意义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以阳江市9所中学的1 500多名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中学生自我概念在乐观与生命意义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1.中学生的生命意义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男生;2.生命意义的生活地差异显著,农村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低于城市学生和乡镇学生;3.自我概念在乐观对生命意义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乐观既可直接影响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又可通过影响其自我概念而间接影响生命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乐观;自我概念;生命意义
引言:

【引言】乐观是国内外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对乐观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取向:乐观解释取向和乐观人格取向。[1]本研究中“乐观”主要指乐观人格取向,即认为乐观是人类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乐观不仅指特定情境中抱有希望的期望,而且指相似情境中一种类化的、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一致性的期望,一般强调个体的总体感受。[2]沙伊尔(Scheier)和卡佛(Carver)将乐观分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种倾向,乐观主义指个体对未来事物的发展抱有积极的预期,而悲观主义则指个体对未来抱有更多的消极预期。[3]海诺宁(Heinonen)等人的研究发现,乐观者的自我概念评价较为积极,且乐观者的自我概念水平显著高于悲观者[4];同样的结果在西方医疗等其他领域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5][6]。刘志军和白学军的研究表明:面对生活事件乐观者更多地采用积极应对策略,而悲观者较多采用消极应对策略。[7]应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事件处理是否成功,成功与否又影响个体对自我的评价,所以乐观个体的自我概念水平更高。因此,乐观是个体良好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

作者:
余祖伟;关冬梅;邬俊芳;孙配贞
作者单位: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