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观念形式与精神家园—中国园林视域下的园林本质分析

观念形式与精神家园—中国园林视域下的园林本质分析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Sectio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文章认为,从发生角度看,园林形式由文化观念支配决定,因而,园林是观念的形式。同时园林又是人的精神活动场所,寄寓园主的愿望和安慰自己的种种说法,是精神家园。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本质上是“有意义的形式”,我们传承园林艺术时,切忌抛弃意义的一面做纯粹形式的拼凑。
【关键词】园林本质;有意义的形式;传承

引言:

【引言】笔者认为,对园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建筑空间或形式美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人类的任何建筑,都是出于实用功能考虑和受文化观念影响的结果,甚至还包括人的心理体验活动,所以从更高层面看,园林实质上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西方建筑史对建筑的总结是:源自古希腊柏拉图的真善美,建筑具有“实用、坚固、美观”的特质,后来发展为“形式、功能、意义”。这里的“美观”、“意义”也就是精神层面。可见中外园林建筑的发展路径是一致的,只是我们缺乏从哲学层面对园林进行如此认识,本文的任务就是把园林置于文化哲学层面,看作“有意义的形式”,对其做一番考察和概括。

作者:
居阅时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