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春秋》及其“三传”所见建筑原则探析

《春秋》及其“三传”所见建筑原则探析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Sectio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文章通过对《春秋》及其“三传”中建筑文献的梳理,归纳总结了其中蕴含的建筑原则;并通过对具体文献的解读,分析了其所展现的时代特点与思想倾向。
【关键词】建筑制度;西周;春秋时期;《春秋》及其“三传”;儒家
引言:

【引言】今本《春秋》是春秋时期诸国史中唯一的幸存者,一般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创作,孔子晚年曾对此进行过修订。作为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它以鲁国十二公为顺序,记载了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间以鲁国为主的周王朝时期的历史,史学家也因此把这一时期称为春秋时期。但《春秋》纪事简略,故后人为之作传者颇多,今唐代以前者仅存《左传》和《公羊传》、《穀粱传》三种,史称《春秋》“三传”。《左传》详于纪事,但纪事年代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书末并附有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及智伯灭亡(公元前454年)事,超过《春秋》,所记事项也并不与《春秋》完全对应,因此有学者倾向于其为独立成书。据杨伯峻推测,《左传》约作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389年之间,在《春秋》“三传”中历史价值最高。其书自刘歆以来多以为出自孔壁藏书。作者旧题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人的作品,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鲁《春秋》当为其中之一。与《左传》为古文经不同,《公羊传》和《穀粱传》都是今文经,分别传自公羊高与穀粱喜,约写定于西汉时期,文字确与《春秋》成对应关系,多阐述义理,为释经之作。

作者:
刘雨婷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