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华人华侨旅游资源开发中地方政府激励问题—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研究

华人华侨旅游资源开发中地方政府激励问题—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研究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inan Journal(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产权托管”是华人华侨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模式,它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华人华侨为委托人,地方政府为代理人,并且代理人承担着多项任务,即经营性、保护性和致富性等任务。为了使地方政府在三项任务上能够合理地分配其资源和努力程度,在构建激励机制时,华人华侨应减少对地方政府经营性任务所取得成绩的激励,并且在保护性和致富性任务上的激励要符合门槛条件。相应地,地方政府应将旅游资源的保护、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 并且应随着旅游收入的增多,自觉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保护性和致富性任务上去。
【关键词】华人华侨; 地方政府; 多任务委托代理; 资源开发; 激励机制
引言:

【引言】华人华侨旅游资源是指那些由华人华侨出资建造的,反映了华人华侨历史和文化、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对旅游经营者具有经营价值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如建筑群落、名人故居、私家花园、别墅以及宗祠等不动产。它具有传承性、精神与物质并存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有着血脉相连的情感,是构成侨乡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07 年“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各地掀起了开发华人华侨旅游资源的热潮。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参与下,大多数原本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群落、名人故居、私家花园、别墅以及宗祠等成为可以接待旅游者的景区。在华人华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产权托管”成为一种有效的开发模式。“产权托管”就是华人华侨作为业主拥有对其民居住宅等不动产的所有权,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将其不动产委托给当地政府,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经营,全权管理。如开平成立了由市旅游局正副局长任正副总经理的“广东开平碉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碉楼的旅游开发、旅游门票、旅游纪念品、房地产和媒体传播等业务的经营。在这种开发模式下,不仅保证了华人华侨的利益和对华人华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而且也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作者:
郭淳凡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