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因素分析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因素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知识转移是促进联盟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知识转移各阶段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是外部引导因素,知识转移输出方的知识创新能力、转移意愿、转移技能是基础因素,知识转移接受方的学习意愿、消化能力、应用效果是能动因素,政府部门、知识输出方、知识接受方和社会中介方的互动是提升知识转移效能的耦合因素。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知识转移; 基础因素; 能动因素; 耦合因素
引言:

【引言】美国学者Teece 1977 年首次提出“知识转移”的概念,他认为通过知识转移能够帮助企业积累有价值的知识,促进技术扩散,从而缩小地域之间、组织之间的技术差距,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益[1]。Nonaka 认为,知识转移是知识在不同的组织单元间进行的转移,知识转移活动分为社会化、外化、整合和内化四种模式,对应于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转移[2]。Szulanski 认为,知识转移是新知识在系统内变化、转移、交流交互的不断更新的过程[3]。Davenport 和Prusak 将知识转移表达为如下的公式: 知识转移= 知识传达+ 知识接收,知识转移是从知识输出方向知识接收方传播的过程[4]。Dixon 认为,知识转移是联盟成员通过一系列工具实现技术、知识信息共享的行为[5]。陈菲琼认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知识转移基于三个原理: 第一,分工与积累原理; 第二,知识的市场原理; 第三,知识能力的过剩原理。联盟成员不同,知识转移在层次、方法、时间上有所差异,但是无论是何种组织,知识转移的机制和原理是一致的,最终都是使成员获得各自所需的知识资源,并加以吸收、消化、整合、创新和应用[6]。林莉等指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实施知识转移[7]。Zander 认为,知识难以表述的特征会对知识转移产生影响[8]。Jeffrey 等提出,联盟组织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包括研发系统、知识输出方、知识接收方、共享机制,以及知识输出方与接收方的交互机制[9]。Garysno 提出,最佳的知识转移模式包含促进因素、成效标准和变革步伐三个部分及计划、安排、执行与评估等四个环节[10]。Cho 认为,不同背景的文化差异是影响联盟内知识转移的关键要素,要想成功实现知识有效转移,各个联盟成员都要学会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形成合作意愿,并能够为共同的产业目标奋斗[11]。庄亚明等认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中,知识的特殊属性、合作者的信任程度、联盟的组织结构、文化差异等都是重要影响力因素[12]。徐占忱等指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包括主体相似性、环境不确定性、传播限制条件、内容的有效性和干扰影响因素等[13]。张睿等认为,联盟主体间知识转移的起因是由于各主体所拥有的知识存在势差[14]。

作者:
殷群;严进;夏玲玲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