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大学生群体学习行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群体学习行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研究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WEB2. 0 时代,网络社交媒介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深度融合,形成了复杂的大学生学习网络。以南京邮电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操作系统课程为例,构建了学习网络,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了网络密度、出入度、凝聚子群和孤立点等因素对学习成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学习网络结构会显著影响学习成效,学习网络交流越频繁,总体成效越高。对学生个体而言,其交流的活跃性取决于交流的预期收益,成绩较好学生交流预期收益较低因而交流活跃性不高,成绩中等学生交流活跃度较高,成绩较差学生容易成为孤立点。通过评优评奖等方式激励成绩优秀学生参与学习网络交流,对低分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辅导能有效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成效。
【关键词】群体学习; 社会网络分析; 集群行为
引言:

【引言】介,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的发展降低了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介的成本,微博、即时通信、电子邮件、网络百科等应用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深度融合,以往大学生孤军奋战的学习方式逐渐被群体学习所取代。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良好的群体学习环境下,群体中个体不仅能有效地吸收组织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群体的正面影响,让成员能够更好地与人沟通和相互学习,是有效激励成员的学习方式,但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和特征因素分析,缺乏将学生学习网络与学习成效相结合的研究。大学课程强调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大量课程包含实践环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跟踪辅导,班级学生之间也相互帮助和交流,这种交互关系构成了一个“学习网络”; 另一方面,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也存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比如课后作业的讨论,宿舍内的讨论,形成了依托于社交网络的“学习网络”。长期教学实践表明,班级之间相互帮助和交流越频繁,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越好,知识和技能收获量就越大,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理论与数据分析,很难解释与论证学习网络与学生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针对性地分析这一关系有利于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学习网络的视角研究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构建大学生学习网络,了解大学生学习网络的结构,研究大学生学习网络形成的基本规律及对学习成效的影响机制,为高校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网络及学习行为特征、组织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
沈超;何秀美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