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意象性思维特点简析

意象性思维特点简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意象性思维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比较,既相通又有区别。从创作实践考查,意象性思维活动不是盲目而总是围绕着一个始发点或中心点展开的,以此组合和呈现的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也同样有其内在的秩序和规律———尽管这种组合和呈现的秩序有时是反逻辑的。进一步从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来分析,意象性思维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识活动,其指向性和内时间性特征也在作品的意象组合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当然,借助禅宗慧能“无念、无相、无住”的心性学说,无疑更能深化对意象性思维念念相续和相渗相融特点的认识。
【关键词】意象性思维; 成象规律; 指向性; 内时间性
引言:

【引言】本文讨论的主要是有关诗歌意象性思维特点的几个问题。先来看一个例子。我们试着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原作任意地改为: “昏鸦老树枯藤,流水人家小桥,西风瘦马古道,西下夕阳,天涯人在断肠。”改成这样的结果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呢? 在我们看来,它揭示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意象性思维自有其内在的规律,其要点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意识有起始点,或始发点、中心点,意象性思维也不例外; 其二,象与象的组合有规律,意象呈现的思维或意识活动同样有内在的秩序和规律; 其三,指向性,这是意识共有的特点,在意象性思维中同样存在; 其四,意象性思维具有念念不断、念念相续和相渗相融的特点。

作者:
熊开发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