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分合具有特定的善恶取向,其合理性取决于价值主体的指向性,即政治为了何种主体、满足何种欲望。殷商以来特有的历史情境造就了民本主义的政治情感,至战国时期,养民、惠民已经成为急切的政治需要。墨子关爱民生,以一种显别于儒家“仁政”的“义政”来推行、倡导“兼爱”以利天下的秩序安顿,在政治路径的选择方面主张“尚同”以实现“一同天下之义”,并通过“尚贤”缓和“人异其义”的伦理困境,以“君无常贵”、“贤无常贵”的贤德建设和合治德冲突,突显其异于时代的政治智慧,对当下的民主政治改革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墨子;“尚同”;“尚贤”;政治和合;伦理选择
引言:

【引言】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祸篡不已,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常态,清初学者顾炎武直言,与春秋时代相比,“七国绝不言礼与信矣”,也“绝不言王矣”(《日知录· 周末风俗》),可见战国时代的政治形势已与西周大不相同,变化也最为剧烈。墨子面对纷争动乱的社会现实,迫切渴望息争止乱,因而“一天下之和”自然成为其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从具体的制度设计层面来看,这里的“和”既可以作为一种伦理存在,也可以作为一种制度推演的政治过程。作为伦理存在的“和”是墨子渴望达到的一种和谐统一的社会状态;作为一种政治过程的“和”则是消除社会冲突的政治统一过程。二者何以统一呢? 墨子选择了颇有政治意境的一条路径,在其看来,以“一同天下之义”来统一协调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而在政治实践的路径选择方面,墨子大力倡导“贤人之治”,以此来实现政治统一,从而达成社会存在的理想状态。

作者:
郭智勇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南京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