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姓名的伦理意蕴

姓名的伦理意蕴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姓名作为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姓名反映了个体与家庭伦理实体的伦理关系,是家庭伦理精神的体现。近年来,人们对姓名的随意使用和更改,表现出对姓名伦理认同的缺失和道德自由的彰显,其深层原因是家庭伦理精神之式微、伦理———道德生态链的断裂。通过家庭的伦理回归、建立伦理与道德的价值生态,才能实现对姓名的伦理认同和回归。
【关键词】姓名;伦理;家庭伦理精神;伦理认同;道德自由
引言:

【引言】姓名,是用以指称某一确定的个人并与他人相区别的标志。《辞海》中,“姓”是指“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姓表示一个宗族血缘关系的延续,代代相传,具有历史传承性。与姓不同,名是代表个人的符号。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名”是在婴儿出生百日之后由父亲取定的。据《礼记·内则》记载,“三月之末,择日,翦发为鬌……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妻对曰:‘记有成。’遂左还授师,子师辩告诸妇诸母名,妻遂适寝,夫告宰名,宰辩告诸男名,书曰‘某年某月某日某生’而藏之。宰告闾史,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史。”这段话是说到了婴儿百日这一天,父亲郑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给他取名。名取定以后,父母把孩子的名字通告亲戚朋友,并报告地方长官,入籍登记。命名仪式非常隆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姓名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展现着各国的民族文化。以往的研究,多从姓名的起源、历史沿革、地理分布、中外姓名文化的比较等视角进行考察。本文从伦理学的视域,揭示姓名的伦理意蕴———姓名反映了个体与家庭伦理实体的伦理关系,姓名是家庭伦理精神的体现,分析现代人对姓名态度的变化,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最后提出了超越的可能路径,试图为姓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作者:
陈雯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