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主权债务管理:模式选择、宏观协调与金融稳定

主权债务管理:模式选择、宏观协调与金融稳定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近年来的欧美主权债务危机表明,有效的主权债务管理有助于实现政府宏观经济职能和金融系统稳定。通过分析主权债务管理演变的历史经验,本文着重探讨了主权债务管理三种代表性模式选择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主权债务管理作为财政货币政策重要的联结点,如何实现主权债务管理与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分离与协调;最后从债务存量、债务结构、投资者结构和债务资本市场结构四个层面分析了主权债务管理影响金融系统稳定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主权债务管理;模式选择;宏观经济政策;金融稳定
引言:

【引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主权债务管理一直被认为是一项纯粹的技术管理工作,对其他经济政策的影响有限且可控。然而随后的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及其采取的应对措施改变了主权债务国家各经济政策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强度。为了有效应对危机,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实施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购买政府债券,释放大量流动性。许多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供给规模显著增长,债务余额的平均期限大大缩短,债务水平因此处于数十年来的最高点。最新的流动性审慎监管要求使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主权债务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近年来,随着欧美主权债务危机规模及其影响的不断扩大,各国央行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和救助政策引起了学术界对主权债务管理相关问题越来越多的讨论。所谓主权债务(SovereignDebt),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信用为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社会借款形成的债务[1]。与主权债务含义相似的还有政府债务(GovernmentDebt),国家债务(NationalDebt)以及公共债务(PublicDebt)。由于这三种债务同样都是政府部门以政府信用(主权信用)作为担保进行融资,以未来财政收入作为还本付息的来源[2],所以本文将这三种债务统一纳入主权债务的管理范畴,结合主权债务管理的历史变迁,深入分析主权债务管理的选择模式、主权债务管理与宏观经济政策以及金融稳定的关系。

作者:
刘晓星;吕兴家;张颖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金融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