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1994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也被引入到农村金融体系中。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户经营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农户对资金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但是由于农村金融始终存在金融抑制和金融供给不足等现象,农户的资金需求很难获得较好的信贷支持。我国金融组织体系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正规金融组织主要是指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法定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组织主要是指民间借贷组织[1]。正规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然而由于交易成本过高、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正规金融机构认为面向农户的贷款收益率颇低,逐渐撤离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户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减弱[2]。以江苏省为例,2009 年,全省国有商业银行获得的农业存款有7.36 亿元,而农业贷款总额为9.87亿元;农村信用社获得的农业存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总额为1862.11 亿元,而农业贷款总额仅有606.71亿元[3]。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所占份额较小,并且从整体上看,农村金融供给存在巨大缺口。在这种背景下,非正规金融便有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并呈现不断壮大的态势。自金融改革以来,江苏省积极出台政策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截至2011 年底,江苏省涉农贷款余额达1.8万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了20.46%;且借款渠道以非正规金融渠道为主,据统计,江苏省小贷公司贷款余额于2011年底超过850亿,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正规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业务也在不断发展,相比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对农户贷款需求的满足力度较小。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