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戏台·会馆·移民文化

戏台·会馆·移民文化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从中国剧场发展史看,在独立的戏园出现之前,或者与独立的戏园相辅相成,会馆、神庙戏台是戏曲演出的极重要场所。从传播学角度看,移民会馆也是向大众传播戏剧文化的重要场地,除了会馆戏台上艺人唱、做、念、打的动态演出,各种静态的戏曲故事及人物雕刻作为会馆建筑装饰,亦可谓是绝妙传神的“无声戏”。结合田野考察与历史文献,考察移民会馆与戏曲文化的关联,是戏曲学研究不可忽视的课题。
【关键词】戏曲文化;移民会馆
引言:

【引言】地处中国西南部的四川是移民大省,古代四川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移民潮,其中以明末清初所谓“湖广填四川”最有名。“广东湖广与江西,客籍人多未易稽。吾处土音听不得,一乡风俗最难齐。”清人王正谊《达县竹枝词》中所言,正是巴蜀地区实情。入川的移民多,他们修建的会馆也多。大大小小的移民会馆分布在巴山蜀水,扎根巴蜀的移民文化也与巴蜀戏剧结下不解之缘。从我国剧场发展史看,在独立的戏园出现之前,或者与独立的戏园相辅相成,会馆、神庙戏台正是戏剧演出的极重要场所。有鉴于此,本文以移民会馆及戏台为切入点,结合历史文献与田野考察两方面,就巴蜀戏剧与移民文化的关联指说二三,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
李祥林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