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随着人类空间活动的日益频繁,空间活动的副产品———空间碎片的数量也呈几何式增长,截至2011 年,空间碎片的总数已超过4 千万个[1],并最终对空间活动产生了现实的威胁。1981 年7 月24 日,俄罗斯Kosmos-1275 卫星与空间碎片碰撞,导致全毁; 1994 年10 月,美国卫星MSTI-2 与空间碎片碰撞,导致失灵; 1996 年7 月24 日,法国卫星Cerise与空间碎片碰撞,导致失灵; 2006 年3 月29 日,俄罗斯通信卫星Express-AM11 与空间碎片碰撞,导致失灵; 2009 年2 月10 日,美国移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报废卫星相撞,导致全毁; 2013 年5 月,厄瓜多尔小卫星与俄罗斯火箭残骸碰撞,导致与地面失去联系……为此,已经形成成熟航天产业、且对空间活动具有巨大依赖的主要航天强国,如美国、欧盟等,从其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主张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切实有效地加大对空间碎片的减控力度,以保障其空间活动的安全。新兴航天国家,如印度等国,则担心如确立较高的空间碎片减控标准,将会对本国的航天产业发展造成现实的阻碍,因而其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并不希望在短期内确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空间碎片减控规范; 因此,空间碎片减控国际法律规则,便在这种国家间战略利益的博弈与妥协中曲折前进。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