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日趋成熟,为微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Twitter 是产生最早的微博,Semiocast 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2 年12 月,Twitter 用户数达到5. 17 亿,成为仅次于Facebook 的全球第二大社交网站,其中1. 41 亿是美国用户; 2012 年6 月,Twitter 用户一共发布消息10. 58 亿条。[1]这个信息量是任何一家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无法企及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2012 年12 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有3. 09 亿,其中手机微博用户2. 02 亿,手机成为微博用户的首选终端,微博逐渐移动化发展。[2]自2005 年Twitter 出现后,学术界便开始研究关于微博的行为,对用户行为、用户关系和用户兴趣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多成果。麦田认为,以Twitter 为代表的微博信息发布平台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有: 可迅速发布的内容,可迅速发布的网站结构以及病毒式的信息传播。[3]所以,微博自身信息传播模式的便利性与快捷性对于用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彭兰指出,微博的发展除了来自微博形式的自动力外,还有来自微博用户需求的拉动力和微博社会功能的主动力。[4]实践方面,主要研究微博用户行为的动机及其对微博用户行为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微博用户行为的表现进行预测,研究微博用户行为对兴趣构成和购买行为的影响。理论方面,主要运用相关的理论来解释微博用户的行为,并通过一些实证研究对用户行为的具体表征进行统计分析。李林红和李荣荣认为,新浪微博社会网络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微博中存在自组织行为,通常整体的自组织现象弱,局部明显,而且往往用户角度不同,形成的自组织网的凝聚力也不同。[5]另外,基于复杂网络和社会网络的理论研究微博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它能够较好的解释微博用户的信息发布、评论、转发等行为所呈现的网络关系,从中挖掘出关键用户,反映用户之间的关系,并对用户行为进行预测。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