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主体方法论下的产业转型过程分析—基于微观主体行为的角度

主体方法论下的产业转型过程分析—基于微观主体行为的角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产业转型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现实中许多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型经常面临困境,而以产业这一“客体”本身为分析对象无法为产业转型过程提供更为坚实的微观基础。在主体方法论的视角下,以构成产业的主体,即企业、个人及其行为和互动为出发点,研究产业转型的过程及其均衡的决定。一方面,个人在既定的制度约束和信息条件下试着选择相应的行为策略,企业通过一体化决策不断改变产业形态;另一方面,企业和个人也有改变现有制度约束的需求和愿望。不恰当的政府干预却经常扭曲或阻碍这一过程的自发进行,从而影响产业的正常转型。
【关键词】产业转型; 主体方法论; 政府干预
引言:

【引言】产业转型是促进经济增长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不断获得升级。该过程在空间上表现为产品形态的不断更新,高附加值产业逐渐取代低附加值产业,这种结构效应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需求上,产业转型表现为随着需求收入弹性变化,产业间或产业内的价值提升; 在供给上,产业转型表现为新的技术和人力资本不断引入生产,知识不断更新,分工和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深化,生产率随之提高。[1]由此可见,经济结构调整的本质是一个产业转型的过程,资源配置不断朝着帕累托改进方向演进,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同一经济体在不同发展阶段,其产业转型或结构升级能力存在巨大差异。现实中,产业转型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面临困难和挑战,因此,有必要研究阻碍产业转型的原因和具体因素。现有的经验研究多从产业这一“客体”的角度总结归纳产业转型的特点和规律,忽略了产业发展的“主体”。这一“主体”由不同类型和特征的企业组成,企业内部又由具有不同知识和风险特征的个人组成,因而,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偏好函数和行为决策。

作者:
颜玮;姬超
作者单位:
闽江学院公共经济学与金融系;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