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中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效果研究与建议

中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效果研究与建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对中国6 所高校的19 个研究生创新基地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创新基地软硬件设施配套充足,无论是实践课程还是科研课题研究,在指导教师、仪器设备、资金三方面创新基地均为研究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有效支撑。通过参与创新基地的学习与研究,研究生的动手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持续开展科研课题的动力得到激发,创新基地得到研究生的高度认可。同时也发现,研究生之间主动开展实践交流的机会很少,实验室对外开放性有限,也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教师组为研究生开展专门指导。为此,应结合学科资源与校外资源加大对创新基地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咨询指导队伍、后续的学术交流与科研成果孵化平台,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水平。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创新基地;科研动力
引言:

【引言】为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与科研水平,2003 年教育部开始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研究生创新基地( 以下简称“创新基地”) 也开始得到重视。创新基地是各高校利用已有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集中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研究生的创新活动与科研实验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激发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技能、获得创新体验的价值。高校纷纷把创新基地作为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改善研究生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条件、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学生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例如: 重庆大学的研究生创新中心建设了多个跨学科的实验室,向校内外人员开放,支持研究生以团队形式申报项目,鼓励研究生自主选题、创新与管理。西北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创新中心以实验中心、主题实验室、虚拟实验室三位一体的方式,为研究生提供了基础性、专题性及科研创新性的实验研究场所和平台,鼓励研究生开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课题研究,其设计、选题、研究和管理各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河海大学得到了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支持和经费投入,在武汉和郑州两地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实现了基地的联合举办与共建共管。

作者:
谢丹;马永红;王悦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