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美丽中国”视阈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美丽中国”视阈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十八大报告用“美丽中国”这一充满诗意和想象的文学性词语来刻画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昭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形态、结构和内容有着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优化土地开发格局,节约生态资源,强化防污治污措施,建立符合生态理性要求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路径
引言:

【引言】自19世纪中叶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创造出了令人吃惊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资源却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掠夺性的大肆破坏。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此起彼伏,森林滥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动植物种群锐减,土地石漠化、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工业“三废”任意排放,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臭氧层破坏、冰川融化等。大自然已经频频向人类敲响生态危机的警钟。“可以毫不怀疑的是,生存于这一星球的人们蒙受着史无前例的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资源的桎梏”。[1]当前世界各国为应对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开始出台和颁布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探索。“历史地看,今日中国正在经历的美丽伤逝之痛是五百余年来世界现代化运动的副产品,也是近代以降中国现代化寻梦途中所不得不承受的中国现代性之痛”。[1]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其所要达到建成“美丽中国”美丽画卷目标的突出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推进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形态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对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路径选择有了更明晰的部署。本文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思想、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生态文明思想的阐述,探讨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对“美丽中国”视阈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对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紧紧围绕“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永续共存、共荣发展极富现实的启发意义。

作者:
匡列辉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湖南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