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论语》文本的生成及其早期流布形态

《论语》文本的生成及其早期流布形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孔子去世后,七十子之徒开始大规模讲习孔子语录,这一活动有利于孔子言论的汇集。先秦时期《论语》文本是写本与诵本同时并存的。定州简本是据诵本《论语》而形成的抄本,它不仅作为汉代《论语》最早的传本,同时也开启今文系统。也就是说,汉代《论语》传本的今文系统是沿承先秦时期的诵本传统,其发展轨迹是由简本而齐《论》与鲁《论》。古《论》则属于先秦时期的写本。因此,汉代《论语》传本虽不止三《论》,但其它传本难以超越古《论》及由简本衍生的齐《论》、鲁《论》。“张侯论”基于鲁《论》而对齐《论》“择善而从”,可看作是向简本的回归。郑玄以《古》校《鲁》,是想融汇写本与诵本,但只选择鲁《论》而遗弃齐《论》,所以难以臻于完满。真正能够融汇写本与诵本而向先秦《论语》祖本回归的是何晏本,它能够集三《论》之长,所以成为今本的直接来源。
【关键词】《论语》; 写本; 诵本; 张侯论; 郑玄本; 何晏本
引言:

【引言】在今本定型之前,《论语》曾经存在多种流布形态。对于这些形态,史志目录着重描述的是其中的古《论》、鲁《论》、齐《论》三种传本及其整合演变过程。这种选择性的书写方式虽然无可非议,但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其结果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多种传本存在的原生态图景。因此,力图向《论语》传本的原生态存在方式回归,清理这些传本之间所可能存在的联系,对于理解早期《论语》文本的流布形态乃至其生成过程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
夏德靠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