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新型城市化建设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新型城市化建设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明确了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型城市化的定义和特征,接着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作用机理; 在分析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当前新型城市化建设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机制、加速产业升级、培养龙头企业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新型城市化; 金融服务业; 商业服务; 信息服务; 物流业
引言:

【引言】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预言: “影响21 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件大事: 一是美国的高科技发展; 二是中国的城市化。”伴随着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发展,中国城市化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化率由1979 年的17. 9% 增长到2012年的50% 左右,年均增长率约为3. 5%,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75%。尽管中国城市化取得了迅猛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但传统的片面追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给中国城市化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 城市人口极度膨胀、失业人口剧增、贫富差距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及利用率偏低[1]; 城市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不合理、不健全; 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层次偏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缺乏竞争力[2]; 城乡二元结构凸显、农民工问题棘手等[3]。这些问题不但严重制约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而且将影响中国及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进程。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伴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服务业尤其生产性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增长与转型的重要动力。201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推动中国城市化特别是新型城市化建设,将成为党和国家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国外许多城市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完成了向服务型城市的转型,成为城市化研究的典型,这些为中国未来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经典实例。对此,本文重点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作用机理以及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者:
李晓峰;宁士亮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