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韩国古典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韩国古典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从韩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个别类型入手,分析韩国人在古代是如何认识、描绘“中国”这个他者,并探究其中所蕴含的韩国人的思维及如此创作的意义,最终尝试在东亚文学的多种发展脉络中,把握韩国文学的本质及地位。高丽与朝鲜时代,以“中国”为素材和背景的作品非常多。一些抒情诗和叙景诗以中国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出使路上所见的风景名胜为素材进行创作; 一些传奇和小说将背景设置在中国,出场人物的国籍也均为中国。这些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在文人的作品中。通过与来访朝鲜的中国使臣的会面,通过去往中国的朝鲜使臣的访问记录,通过览阅中国书籍和士大夫收藏的绘画,可以探寻中国历史和文化空间。一般而言,这些以中国为描写对象和抒情对象的诗文作品,表面描绘中国,实则隐晦地表达或呈现了韩国本民族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以及命运。
【关键词】韩国古典文学; 中国; 韩国文人与中国; 作品中的素材与背景
引言:

【引言】世上不存在完满自足的独特文化。即使是凭借本民族独特的特点而形成的灿烂民族文学,也是要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并最终将其融合于本民族文学之中。韩国的汉文学自形成之日起就具有了世界的属性。韩国的汉文学用汉文创作而成,而且受到了以中华为中心的传统世界观影响,正是基于这两点,韩国汉文学的相当部分不可避免地具有中国文学、东亚文学的共同特点。典型的实例就是新罗作品,它成为了流传至今的三国作品主流,但如今并不在韩国,而被收录到了中国的《全唐诗》《全唐文》等文献当中。这可能是由于历史上的政治原因,新罗要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更附属于中国的缘故。在诸多汉籍文献当中,中国诗歌和小说文本成为韩国文人吸收中国知识的一个重要源泉。然而这并不是说,用汉文进行文学创作,其作品内容和世界观就会被完全中国化。韩国创作的汉文学不同于中国文学,它仍然具有浓厚的韩国特点,因而理所当然地被视为韩国文学的组成部分。对融合于韩国文学的“中国”世界及其特点进行考察,是一个理解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考察韩国文学里究竟吸收了多少外部元素,而且还要具体考察韩国文学中的哪些内容与外部文学进行了交流、如何交流以及创造出了怎样的多样性。为此,本文将从朝鲜时期文人的海外体验、中国绘画中的想象空间、作为作品背景的“中国”这样三个角度入手,通过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的作品,简要阐明“中国”这一韩国境外国土的空间概念是怎样融入到韩国古代文献当中的,同时略述传统时代朝鲜文人的思维。以往也有学者对上述个别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本文主要欲以“韩国文人和中国”这个大题目将以往的研究成果综合在一起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所以首先点明: 本文中所说的“古典文学”,是指包括韩国汉文学和古小说在内的一个概念范畴。

作者:
琴知雅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