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文学翻译是一门精致的艺术,语际转换和文化移植都是为了忠实、准确地再现原文学作品的深刻意蕴、文学内涵和审美特性,从而使原作的文学生命在异国他乡得到延续甚至是升华。文学翻译以原文学作品为客观对象,由译者积极发挥全部的创作才能,把原作中包含的一定“社会生活的映像”和“艺术意境”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从文学创作本质上看,这一过程就是译者用译入语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对于翻译即创作的论述由来已久,从古罗马的西塞罗等翻译家开始,西方译论的文艺学派一直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再现是一种再创作,译文“不仅要与原作媲美……还要在表达的艺术性方面超过原作”[1]11。到20 世纪初,对翻译再创作活动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经验主义的描述,而是更注重其文学创作的本质。如前苏联的加切拉齐泽等翻译家从文艺学的角度谈论翻译,认为文学翻译是文学创作的形式之一,属于美学的范畴。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逐渐成为翻译界讨论的重点,翻译主体性的体现和发挥全在创造性,创造性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及其主体性[2]19。与之相关的翻译理论不论是从描述的、操纵的,还是解构的视角,都说明翻译是译者主观能动地进行“重写”或“创作性写作”的过程。有学者甚至还提出翻译研究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即发生翻译的“创作转向”[3]2, 19,从而更全面、深入地考察翻译与创作性写作之间的关系。为了揭示翻译的内在规律以及创作的本质特征,围绕创作主体心智活动也展开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我国的文学翻译家许渊冲提出要开创文学翻译的新局面需发挥译者的“创作精神”,显然,主体的“创作精神”和“创作能力”是文学翻译最根本的内部因素,也是影响译文艺术高度的关键。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