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求是学刊 > 关于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十六要素”——列宁“伯尔尼笔记”解读

关于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十六要素”——列宁“伯尔尼笔记”解读

求是学刊
Seeking Truth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所谓"辩证法十六要素"并不是列宁有意识地主动建构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成果,而是对其哲学研读的收获所进行的归纳,并且仅仅是对关于主观辩证法(认识论)理论所得的一些小结。离开这个特定语境而人为地将其抽象拔高,特别是把"十六要素"直接作为客观辩证法的结构,并不符合列宁的初衷。
【关键词】 列宁; 黑格尔哲学; 伯尔尼笔记; 辩证法十六要素;
【基金】 教育部重点科学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列宁的社会理论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项目编号:05JJD710128
引言:

【引言】当列宁在“伯尔尼笔记”①中写下著名的辩证法和认识论“十六要素”时, 他对黑格尔《逻辑学》一书的研读已接近尾声( 其时列宁正读至全书的最后一章“绝对观念”) 。此时, 列宁在阅读中已获得了主观辩证法结构与认识结构( 逻辑学) 同一的认识成果, 进而就想对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思考所得做一个总体的清理和归纳, 以理清如何从主观上辩证地把握外部世界的唯物辩证法的各个方面。在这次对自己近来思想的回顾和整理中, 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各个方面( 环节) 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一轮粗略的思考, 但这绝不是体系( 结构) 的理论表述。更重要的是, 列宁在阅读后期已经完成的重大思想转变, 即实践辩证法的逻辑在这个“十六要素”中竟然没有得到直接的反映。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
张一兵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210093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