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协同型口译教学模式探索

协同型口译教学模式探索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针对口译活动的瞬时性、现场性和功能性特点,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和当代教育科学的现实背景,基于“过程导向”口译培训思想及系统科学运动机理,依托我国东部沿海得天独厚的外向型社会经济,构建“以多元空间连通互动为主线,以职业化能力综合并进为目标”的协同型口译教学模式,在模式内涵、运作机制和应用实践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希望为职业化导向的口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口译;教学模式;过程导向;协同;创新实践
引言:

【引言】长期以来,国内翻译教学领域存在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传统外语教学中的“文学、文化、翻译”三位一体的关系受到挑战,[1]口译活动的瞬时性和现场性更使本科口译教学面临区别于传统语言教学和笔译教学的双重困难。主要问题一是教材编排使得主题和技能分家,造成课程设置的不平衡和单一;二是教师素养不高导致口译教学与笔译教学不分,授课方法上难以摆脱笔译思维的窠臼。此现状既不利于培养口译学员构建概念框架的基本能力,亦有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翻译人才培养目标。翻译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日趋职业化,[2]笔者所在院校地处“长三角”经济活跃地区,社会对口译人才的职业化需求与学生跻身市场的职业化向往十分契合。基于此,笔者所在的口译教学创新团队经过数年探索和实践,创建了以职业化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系统、多维、实效的协同型口译教学模式。在该流程中,教学空间的多维子系统和拓展空间的各项子系统不断协调、相互合作,在系统工作期内所有程序从无间断,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化应用能力。这就意味着相对于单纯的市场培训和传统的语言课堂而言,协同型口译教学模式具有以多维空间要素参与为基础、以多元互动合作为途径、以职业化能力提高为方向的协同优势。下面从模式内涵、运作机制、应用实践三方面介绍该教学模式的构建效能。

作者:
谌莉文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 科技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