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有关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指定为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作为一门主要讲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170 多年近现代历史的课程,它承担着从历史教育的视角加强高校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使命,兼有思想理论教育与历史教育的作用。开设“纲要”课程的主旨是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尽管高校学生已经在中小学阶段不止一次地接触过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内容,但由于在中小学阶段讲授有关历史知识时受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限制,加之部分中小学生在学习时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其完整解读和深层思考,所以,实际上学生们在中小学阶段接触的中国近现代史是比较表层的,缺乏系统性。因此,在大学本科阶段,随着学生们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的成熟,比较系统地再次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了解晚清以来中国屡遭列强欺凌的国内外背景,了解仁人志士奋起抗战却屡遭挫折的深层次原因,了解中国人民最终打败反动势力、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根本经验,能够让大学生们树立起为中华复兴而认真读书的历史责任感,从而让青年学子更好地将自身进步和发展与国家繁荣和富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当前大学本科阶段公共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分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在这四门课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述的时间跨度从鸦片战争到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最终发展成为党和国家主导思想的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提出、形成和逐步推进的过程,所以,“纲要”课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